当“禅宗遇到AI”,寺庙开启数字化旅程

最近少林寺方丈释永信现身Meta旧金山总部,线下分享《禅宗遇到 AI》的照片和发言稿,在网上疯传。


图片


林寺是禅宗文化的祖庭,而人工智能又是当下最火热的话题,两者跨越千年,结合到一起,看起来不搭,却起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。


方丈演讲的内容不算高深,但都是当下人们最感兴趣的方向: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,并且经由程序和算法可能会表现出类似于人类的感知,但是人工智能并不能具备我们禅宗所讲的觉悟的心性。人类面对此人工智能应该保持头脑清醒,应该如禅宗所倡导的那样向内寻求,得到超越解脱的本觉智慧。


说直白一点,就是AI没有意识,人类不要焦虑,要向内心寻求答案。


人们的固有印象中,和尚都是与青灯古佛为伴,暮鼓晨钟,与科技和数字化挨不上边。但实际上,有些寺庙里的和尚开始上网的时间比很多人想象得要早,对新事物的接受程度也远比我们想象得更高。


图片



少林寺 / “云”游少林APP

AI and Zen Digitalization

少林寺开发了一款“少林云”的应用程序,可以通过VR技术,身临其境地体验少林寺的文化和历史。

图片


打开少林app,浏览少林最新动态、最权威的少林功夫教程,八段锦,易筋经等少林养生功法,信徒们互动交流等功能一应俱全。




灵隐寺 /

智慧寺院数字化管理系统

AI and Zen Digitalization


图片

该系统可覆盖灵隐寺日常运营的方方面面,如审批统计、游客统计、日接待量、疫情管控、车辆管理、安全预警等多项行政管理事宜,极大地提升了寺庙的管理效率和信息化接轨能力。


图片


通过3D造像技术,对文物进行三维数字化保护,如对飞来峰造像龛周边200余处摩崖题刻拍照、拓片,梳理出文物遗产的全貌和家底,利用数字化手段,对飞来峰山体进行测绘,摸清造像的整体分布情况。

这些3D扫描影像,不仅方便考古和线上展览,稍加渲染,还能做成上述寺庙元宇宙,用科技弘扬佛法。

图片


图片





数字化转型,逐渐成为当今社会下寺庙发展的必然趋势。这一趋势源于经济下行和人们对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加的双重冲击,而传统寺庙的运作模式和文化形态逐渐滞后,难以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。


图片


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,新兴技术如VR、SAAS系统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5G和元宇宙的发展和应用,为传统寺庙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,并搭建了一个数字化的阶梯。因此,寺庙的数字化转型将成为佛教文化传承和推广的新起点。


图片







TMTT华创全息   

寺庙数字化转型三步走



阶段一

           宣传引导和信众体系

搭建基本数字化场景,在寺庙内、外设置智能导览、智能化禅修设备等,为信众和游客提供更便捷、更高效的服务。设置在线课程、在线诵经等服务,贴合用户需求。在线礼佛服务,可以帮助信众和游客更好地了解佛教礼仪和文化传统,从而提升用户的体验和参与度。

图片


利用数字化手段,建立信众数据管理平台,并对信众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和管理。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手段,深入分析信众的特点和心理需求,实现对信众画像的建立。


阶段二

          数字文旅和深度互动

建立数字文旅的纽带和中枢,将现有文化数字化,实现文化与科技的有机融合,加强寺庙的文化传承和发展。通过规划数字文旅和数字藏品,引领游客和信众进入更加丰富有趣的心灵文化之旅。


图片


数字文旅包含线上和线下两个方面,通过应用VR、AR、线上展览等,将文化内容融入数字化展览中,吸引更多游客的关注和参与。数字藏品的多元化运营方式可以将实物展品与数字展示相结合,打造全方位的文化展示体验。



阶段三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寺庙元宇宙

元宇宙的兴起,为寺庙的数字化转型开辟了新的空间和可能。


图片


元宇宙打造了一个全新的虚拟现实空间,在这个空间中,寺庙和信众可以共存,俗真共处。


在元宇宙中,建立弘法中心,实现在线诵经、在线抄经、在线法会等佛教活动,为信众提供更加便捷、高效的佛教文化服务。运用数字藏品实现宝物的数字化,将有形和无形的文化资产转换成数字,输出寺庙的文化价值。


图片


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,数字桥梁的建设也至关重要。数字桥梁可以为信众和寺庙提供一个互动的通道,使双方之间的沟通变得更加方便、快捷。通过数字桥梁,信众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寺庙提供的佛教文化服务,寺庙也可以通过数字桥梁收集信众的反馈,不断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服务。


图片



综上所述,寺庙数字化转型并开启寺庙元宇宙,是推进寺庙文化传承、服务提升的重要途径。通过数字化转型,不仅可以为信众提供更加高效、便捷的文化服务,还可以为寺庙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,推进寺庙现代化进程,实现数字化寺庙的打造。

来自:元浦聊双奥